一九五八年戊戌,十五岁
春季招生录取后于二月由二伯父带往厦门入学,校本部在安海路36号。这时母亲将分娩小妹华。随身行李有黑棉被、衣服及象牙筷一双,怀表一块,一部天津出品的矿石收音机和《楚辞》《桃花扇》两本书。由伯父于厦门买一只红木箱、药皂、牙粉。
少先队辅员周松琪老师(女)。彩扎专业老师为柯石头,与纸刻、刺绣、蜡雕、木刻(雕)、竹编、漆器、戏曲道具、宫灯等制作所均在龙头街二楼,三楼为宿舍。我尚时有尿床发生,十分不得已,还好下床的陈雪桥(龙岩人)如大哥一样总不声张(毕业分配北京市)。食堂在安海路(厨房依旧在八卦楼)教室在汇丰楼,素描王仲谋、李其铮老师,几何石膏与鸟禽标本为基础。国画课结合生产,临摹杨夏林,石延陵、孔继昭老师的山水、花鸟、人物木片画及彩蛋。
全校学生虽分布在周围各座分散的楼房,但早上十分严格的早操和讲话(近似训话或特殊布置),午间的工间操和傍晚的活动都风雨无阻集中在这里,点名之严格和队列之整齐有如军事训练。
一九五九年己亥,十六岁
学兄学姐懂得逛街,我不懂,一走出去就迷路。可是我听课却因此而精神,很集中,认真得相当的傻。结果一年半时间,我就完满结束了三年的功课,素描泥塑和基础理论打得很扎实。
秋季跳班升入“工艺美院”新生班工业美术专业。主修染织专科后改陶瓷美术专业(厦纺影响)。宿舍在维新路后内厝沃教堂。校部移汇丰楼,以其为中心,四周为各科教室:陶瓷、商业在小白楼;雕塑在红楼;群众美术在大白楼(六二年后迁笔架山旁X楼);食堂在西竹棚,一度与二中合灶。这时院长为徐俊峰,书记王耀华。学习气氛很浓,经常于校本部大厅、走廊举办各年段作业展(观摩),可以看到别的班级与高年级同学的作品。同时,还可以看到全国其他院校与我校交流的学生作业,可以互相比较。由于我已经比同班同学先接受三个学期严格的基础训练,以后四年的素描全部留校存档或对外交流(老师在作业上签一“留”字分发后得再交上去)。
当张晓寒老师叫出我的名字时,我正在小白楼素描室里画画,他让我星期日到他家里,并告诉了家中的门牌号码,这是我踏进鼓浪屿以来,第一个对我留心注目的人。从这天开始,多少风雨陪伴我往返在这高低曲折的夹巷里。在这期间,我和师太、师娘、及师弟妹相处得像自家人,这里的邻居朋友、来往师生和咪咪也都接受了我这乡下来的学生。
开始山水基础课由杨夏林老师任课,用熟宣。花鸟课是石延陵老师,也用熟宣教岭南画派撞粉冲水法。而后张晓寒、顾一尘、曾良奎、叶德昌老师都负责我们的国画课。素描老师一直由王仲谋、李其铮、丁朝安、庄元贞负责,图案是叶近勇老师,水粉葛自鉴老师,水彩李其铮老师,艺术理论为熊培贤老师讲授,语文课是陈觉生、胡资仲老师,哲学课老师张大坤,历史是周松琪老师,陶瓷课的老师有杨胜、张仲华、于耀中、杨欣群、许经鼎、戚培才。我特别感谢两位体育教师吴端清和XX(归侨青年教师),每个学年我都得提前到校补考这门不及格的课,两位老师却没难为我,使我得以升学——要知道十几门功课中一道用红笔打出“2”字是多大的负担,虽然我其它功课几乎门门五分,出现四分都难受,自觉没尽心尽力。教导我的还有数十位老师,我一直怀念着他们,但由于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曾经在“红”与“专”问题上人为地错误地伤害了许多人,使我远远离开培养我的母校,也失去了与他们的联系,这三十三年的损失与遗憾,已属无法弥补的了——我的孩子曾路再就读此间时,人事已非,很少有我熟悉的前辈了。
在古旧书店购《红崖碑释文》《南华真经》《天真阁艳体诗》,晓寒先生选。
一九六零年庚子,十七岁
进入二年级,班上的同学大约有二十几位。尚有王耀华书记与我班的合影可查寻。我们的菜地以牛皮菜交厨房最多,下午课外活动有交谊舞,我总让学兄替我参加,我自愿代其浇菜。
暑假返乡,兄弟妹团聚也仅不到一个月时间,可欢乐无比,帮忙公社食堂画壁画。参加生产队劳动,为父母分忧……上学时须提前购买车票,天未明父亲把饭煮好观星星等天将亮才拍我肩膀把我唤醒,匆匆洗刷吃饭告别母亲,随挑着行李的父亲步行到县城车站乘厦门班车,父亲总站在道旁望到车消失在远处才返村。每学期寒暑假父亲总是如此重复不变。行李中多半是食品,地瓜干、咸带鱼等……一路上我的眼睛都在车窗外,抹着眼泪。茂密的相思树几乎砍光了,旱灾,地瓜藤伸不到沟中,紫色的花在秋风中发抖,干枯的薯叶农民用手揉碎后当烟抽……
三哥(祥)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苏振昌录取农学院。
作业存有花卉写生、纪念碑设计、花插设计、图案设计、造型设计,抄本存有《唐诗三百首》《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
一九六一年 辛丑 十八岁
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稿纸抄写《咏物诗选》两册。
一九六二年壬寅,十九岁
二月抄读韩愈《师说》。三至六月往德化实习。当首次进入永春时,阴风阵阵,晓寒老师即景讲解“山雨欲来风满楼”意境。与张、杨胜老师及南生同学上山数十次挖掘古瓷标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何德昌先生同时来考察住红砖楼。是时战备紧张,犯人转移江西(六一年)
三年级毕业生留下约三分之一继续升学四年制,我班仅留八人。南生兄分配南平仪表厂(后迁香港)
秋,造型课以宜兴、岛田佳矣及欧洲瓷器为主。专业上留心启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的批判》,潘天寿绘画艺术成就,纪念雪舟逝世450周年。整理以下资料: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书画说明》《瓷器概说》《铜器》及《清代外交史料拾遗》《瓷器与浙江》《陶雅》等。文学上留心《诗与画家》布乃文,《诗的兴趣》郑振铎,《元剧之文章》王国雅,《建安风骨》王瑶,《乐府诗述论》王运熙, 《论陶诗》谭丕模,《曹植和他的诗》黄星轺。许多文章是陈觉生老师为安排的,自谓:我今虽安于室内录此,实则心为之摧而泪垂。痛被虎子尚如此,我即有十倍之力,又何能过之”,为植命运不平。是年冬,十一月读《大丈夫列传》东汉,《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获麟解》韩愈, 《岳阳楼记》范仲淹,《阅江楼记》宋濂,《与元九书》白居易,《游说剑亭记》 丁茶山及《魏晋思想史》刘叶秋。十二月读了《屈原列传》史记,《贾谊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梅直讲书》《前、后赤壁赋》苏轼,《心术》苏洵,《深虑论》方孝儒,以上文章均存抄本保存部分。
十二月十九日第二次赴“福音堂”。
一九六三年癸卯,二十岁
一月份抄本存有《宋玉赋九辨》《古代神话山海经》《淮南山》《古诗十九首》《祭文——亮祭谨》。五月份仅存《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革命风格》李文,《马克思的战斗一生》资料,《最伟大的气魄——马克思生平》徐期青,《认真学马克思的学风》柯力。
二月摹写汉唐壁画、雕塑及山西、陕西、河北民间剪纸。
三月十四日至六月二十九日杨胜老师带队往磁灶、德化毕业创作,同学有茂乾、天枝、景贤、雅丽、丽华共六人。以及张仲华、许经鼎、杨欣群老师。厂长王建智、黄衍昧,秘书柯建瑞要求学校把我分配该厂(德化新建瓷厂,福建劳动局第十支队)。六月二十六日日记:晚上雅丽配给我们带来个所谓的好消息,是柯秘书要求学校协助一下把我分配给他们,并且是直接要求到我们的科办公室去啦,还要王书记帮助。 六月三日,今天接父亲来,言生意无路,绝于时季。现学做糕饼卖。二十五日,今天端午节,画送陈觉生老师的纪念碗,题“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二十九日,柯建瑞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留念。
七月于陶瓷科毕业,获取最优成绩,六年作业99%留校档案作全国同类院校作业交流的范例。
毕业创作《浮雕梅花提梁茶具》《仿宋刻花陶枕》《舞女陶佣》《黑剥落仿宋瓶》《浮雕壁挂饰》等原存母校展览馆,文革被毁。《岁寒三友壁挂》《基督浮雕像》《百花不露地双耳碗》自藏。
为了事业,晓寒老师坚决反对我留在厦门,极力鼓励我到德化深山工作,既能以专业为陶瓷事业做贡献,又能清净读书,与山水结缘。九月离开厦门往德化,老师在我的行囊里放进了两幅字,一幅是《长征》一幅是鲁迅诗《破帽》中堂,此外尚有一方自篆“云锦”两字的砚台,其底款是“载元载黄,助我文章”。我虽然愚笨,但明白先生的意思。
分配到德化新建厂工作的除了我还有景贤及雕塑专业的洪树德、苏彬彬,我们四个人住在一起,开始了愉快合作的新旅程。
距故乡西南一百里外的这座山城当时说多穷就有多穷的样子:满街能买得到的东西只有鸡蛋和猪肉、鱼没有,蔬菜是从同安运来的,因为当地农民只懂得种“长年菜”,也就是芥菜,葱、蒜、菠菜、花菜及西红柿等等,他们没见过……唯一的一家电影院是用杉木板钉起来的,櫈子也是,有靠背但靠不得,一靠整排观众就会向后倾倒,满地都是垃圾,四面透风,潮湿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