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它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这是本土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禅画境界之一。
禅画在中国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上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像贯休这样的禅画大家。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
此外,禅画主要的题材包括高僧、祖师、散圣(指寒山、拾得、丰干、布袋等)的生平事迹(包括悟道或调心的过程),禅宗的公案故事,以及自然界中的山河大地、花果鸟兽(如猿鹤、牧牛等)。
总的来说,禅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是性情的流露,体现了心与画的相通。如需更多关于禅画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国画研究相关书籍或咨询中国画领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