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是中国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用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它始于唐代王维,其后经苏轼、赵孟頫、沈周、唐寅、董其昌、张宏、仇英、徐渭等人发展,形成一脉。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特点在于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文人画通常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作者大都回避社会现实,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
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人墨客们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寄托与表达。在现代社会,文人画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仍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