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锦德艺术馆
画   展
出   版
陶瓷创作与发明
资   讯
德化二厂
艺  术
儒 释 道
文  学
瓷   器
艺术教育

《渔樵问对》

     《渔樵问对》是北宋邵雍创作的哲学著作,通过樵夫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书中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

     《渔樵问对》中,渔父是主角,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渔父在这里已经成为了“道”的化身。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渔父向樵夫解释了天地之道、万物之道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这些解释往往深入浅出,既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在书中,渔父和樵夫的对话涉及了许多哲学问题,如天地万物的起源、阴阳五行的关系、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等。渔父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向樵夫展示了天地万物的奥秘和人类社会的真谛。这些解释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此外,《渔樵问对》还体现了邵雍对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贯通和融合。他试图将儒家的人本主义与道家的天道观念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哲学体系。这种思想融合不仅展示了邵雍的深厚学术功底和卓越思想能力,也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以下是对该书内容的详细解析:

一、天地万物之奥

     《渔樵问对》开篇即探讨了天地万物的起源与奥秘。渔父向樵夫解释了天地生成的原理,以及万物如何在天地之间繁衍生长。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无穷奥秘和相互关系,使人对自然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阴阳化育之道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樵问对》探讨的核心内容之一。渔父通过解释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揭示了万物生长、发展的内在动力。他强调了阴阳调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阴阳平衡,万物才能和谐共生。

三、生命道德之哲

     在生命道德方面,《渔樵问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渔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道德完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他强调了诚信、仁爱、正义等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指出这些品质是构建良好社会的基石。

四、人事社会之论

     在探讨人事社会问题时,《渔樵问对》以渔父的智慧和樵夫的质朴为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渔父通过分析君臣关系、家庭伦理、社会风气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治理社会的见解和建议。这些建议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利害体用之辩

     《渔樵问对》中,渔父与樵夫就利害体用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渔父认为,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应该明辨是非,分清利害,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危害。他强调了理性思考和明智决策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审慎对待利害得失。

六、君子小人之别

     在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上,《渔樵问对》通过对比两者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揭示了君子之道的真谛。渔父认为,君子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而小人则往往只顾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这种对比有助于人们认清自己和他人的品质差异,进而努力提升自身修养。

七、善恶治乱之议

     对于善恶治乱的问题,《渔樵问对》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渔父认为,善恶是社会治乱的关键所在,只有明辨善恶、扬善惩恶,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他强调了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在治理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领导者在善恶治乱中的关键作用。

八、易理之道总结

     最后,《渔樵问对》以易理之道为总结,将前述的天地万物、阴阳化育、生命道德、人事社会等方面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渔父通过解释易理的精髓,揭示了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和人生处世的智慧。他强调了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们应该遵循易理之道,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渔樵问对》是一部涵盖天地万物、阴阳化育、生命道德、人事社会等多方面哲学思想的著作。通过渔父与樵夫的对话形式,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深奥的哲学道理,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和人生智慧。







曾 锦 德 艺 术 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