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也称为全真道,是道教的重要派别之一,由王重阳于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创立。以下是对全真教的详细介绍:
一、创立背景与创始人
创立背景:全真教创立于金代初年,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王重阳深感当时朝政昏暗,于是辞官归隐,潜心修道,最终创立了全真教。
创始人:王重阳(1112—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他少时醉心武学,后经吕洞宾传道度化,遂摈弃妻子儿女,学道成仙,创立了全真教。
二、教义与思想
三教合一: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
内丹修炼:全真教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符箓与黄白之术。全真道士通过内丹修炼,追求长生久视和与道合一的境界。
清规戒律: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这种修行方式有助于道士们远离尘世纷扰,专注于心性修炼和内丹修炼。
三、修行方式与制度
云游与行乞:云游和行乞是全真教早期重要的修炼方式。云游有助于道士们寻明师、访正道,提升修为;行乞则是一种锻炼自我、打破“我相”执着的方式。王重阳及其弟子们都有过云游和行乞的经历。
坐环:坐环是全真教内丹修炼的一种主要方式,即静坐苦修。全真道士们通过坐环修炼,达到心静神闲、不受外物影响的状态。
传戒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想成为正式的道士,必须经过冠巾和传戒仪式。这些仪式不仅是对道士身份的认定,更是对道教信仰的虔诚表达。
四、组织与传承
门派分支:全真教分为诸多门派,如龙门派、随山派、华山派等。这些门派在传承全真教教义思想的同时,也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文化特色。其中,龙门派是全真教最为繁盛的支派之一。
传承脉络:全真教的传承脉络清晰,从王重阳到其七位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再到后来的各代掌教和道士们,都致力于全真教的传承与发展。
五、影响与地位
社会影响:全真教对中国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真道士们不仅注重心性修炼和内丹修炼,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济世度人、传道布教等。在元代,全真教备受尊崇,道教甚至一度被封为国教。
文化价值:全真教作为道教的重要派别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全真教的教义思想、修行方式、组织传承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综上所述,全真教作为道教的主流教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通过内丹术等修炼方法追求修真成仙的境界。全真教的历史影响和现状都表明它在道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