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空尘 2001年 35x69cm 纸本设色
《悠悠空尘》中的隐喻之境与哲思之旅
文/曾路
《悠悠空尘》是曾锦德先生于2001年创作的山水画。画中,静谧的自然风光与隐士的恬淡生活和谐相融,共同构建了一个超尘脱俗的清净世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曾先生巧妙地运用象征和浪漫主义手法,在画中的多种元素里——如隐士、小树、古树、竹林、雪山和蜿蜒山路等——植入了深层的隐喻,它们就像是曾先生的心灵密码,承载着他对人与自然、生活与哲学的深沉思考。
在艺术世界中,隐喻是一种独特而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它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巧妙地传递出抽象的概念、深沉的情感或深远的意义。
第一层隐喻:天地隐哲
在深山幽谷之中,湛蓝苍穹与巍峨的雪山①交相辉映,风轻轻敛起了它的羽翼,天地间都沐浴在宁静与祥和之中。
悬崖之巅,一位隐士②孤独地站在山路旁,他头披素巾,身着长衫,透露出超然脱俗的气息。隐士巍然不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一棵虬曲苍劲的古树③默默陪伴在他身旁,如同他的挚友,一起俯瞰着深邃的山谷。
古树下方,,一片竹林④若隐若现,竹叶在雪花的覆盖下微微下垂,展现出沉静而坚韧的美。这片竹林让人联想到“不可居无竹”的文人情怀,引人遐想。也许,竹林旁便是隐士的居所,一个远离尘嚣、简朴宁静的清修之地。
曾锦德先生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为了寻求永恒的平衡,隐士逃进另一个世界,探索人类逃离罪恶的途径与方法,并著书立说,传承给后人。”隐士选择隐居,并非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审视人生,探寻真理。他们期望在孤独的修行中找到解脱之道,进而将这份智慧与慈悲传递给后世,照亮人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层隐喻:古木龙魂
在《悠悠空尘》这幅画作中,古树与龙的形象相互交融,营造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⑥艺术世界。
古树雄健的主干以优雅的“Z”字形蜿蜒屹立,仿若龙形,引人无限遐想。古树之巅,几枝苍劲有力的老枝挺立如龙角,它们似乎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龙的威严与力量的故事,同时也象征着古树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
进一步细观画作,古树主干上垂挂的晶莹剔透的冰凌如同点睛之笔,它们犹如龙的鳞片一般,在光线的照射下闪烁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这些冰凌不仅增添了古树的神秘感,更使得龙的形象在观众心中愈发清晰。
通过这些巧妙的意象设置和隐喻手法,画家成功地将古树与龙的形象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观众在欣赏时,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之美,更能在心中勾勒出一条威严而神秘的巨龙,沉醉于这个充满想象的山水之中。
第三层隐喻:儒禅道韵
在《悠悠空尘》这幅画作中,隐喻地表达了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⑨的内涵。
画中的隐士,身着素雅,姿态静穆,正是儒家思想的生动写照。儒家文化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礼仪与道德规范。隐士的形象,恰如儒家仕人追求内在修养、致力于社会和谐的典范。他们不为世俗所扰,静心修身,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周围,传递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
小树呈现出S形⑦的优雅姿态,仿佛在诉说着阴阳相生、万物并育的自然法则,其生长不受束缚、顺应自然的状态,体现了道教文化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与尊重,也正好符合道教倡导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树的枝干折曲如“Z”字形,这与自然绘就的佛教卍字⑧符中的元素相似。古树以其沧桑的身躯和曲折的枝干,深刻地寓意着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佛教所强调的悟性、解脱⑩与慈悲,在古树的每一个曲折中得到了体现,仿佛这些曲折就是历史的印记,见证了生命的轮回与宇宙的玄妙。
第四层隐喻:生命礼赞
古树身姿雄健,恍若一位穿越风霜、积淀智慧的长者,静静地庇护着其下娇嫩的小树与沉思的隐士。
小树⑪以曼妙的S形曲线轻盈地探向深邃的渊谷,树梢微微上翘,像是在对身旁的古树致以深情的回眸。这回眸之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眷恋与崇敬,仿佛有一根无形的情感纽带,将它们紧紧相连。古树枝头,一根新枝轻盈地垂下,好似一位慈爱长者伸出的手臂,温柔而坚定地伸向小树,传递着生命的绵绵暖意与坚韧的力量。这一幕,洋溢着温馨与诗意,仿佛是大自然在演绎一出感人至深的亲情剧目。
而那些点缀在古树与小树枝叶间的嫩绿新芽,就像是春天的信使,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正悄然来临。它们不仅代表着季节的轮转,更寓含着新生与希冀的深刻意义,为这幅和谐共融的画卷添上了一抹绚烂的生机。
在古树与小树的环抱中,隐士静静地伫立着。他的身影,宛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沉稳而坚毅。他闭目静思,仿佛在探寻宇宙的无穷奥秘与生命的深远意义。
儒禅道三教融合
《悠悠空尘》这幅画作中,曾锦德先生以儒为基,以禅为韵,以道为归,将儒家隐逸、道家自然与佛教悟性⑫这三种深刻的哲学理念巧妙地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视觉与内涵并重的艺术佳作。
在画作中,儒家隐逸的精神得以体现,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道家自然的思想也在笔触间流淌,呈现出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之美。而禅宗悟性的元素则通过画面的深远意境和空灵气息得以传递,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洞察生命真谛的悟性。
曾锦德先生通过巧妙的象征手法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将儒禅道三教理念相互呼应、相互融合,展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至高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人与自然、人与宇宙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状态,传递出中华文化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结语
《悠悠空尘》通过象征与浪漫主义手法、赋予了这幅画作远超表面的深刻意义。从天地隐者的哲学思考,到古树与龙的神秘交融,再到儒禅道文化的融合体现,以及生命的传承与礼赞,每一层隐喻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与感悟的大门。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被画中的自然美景所吸引,更在无形中被这些隐喻所触动,引发了对生活、文化和人性的反思。这幅作品无疑展现了曾锦德先生作为艺术家的非凡才华与深刻洞察力,也让我们更加珍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甲辰暮春曾路撰与奈何斋
——————————————————————————
①“雪山”的隐喻深远而富有诗意。它象征着崇高与挑战。雪山是纯洁与清净的化身,它的洁白无瑕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高尚。在《悠悠空尘》画作中,雪山不仅是美丽而已,而是一种在严酷环境中对孤高精神的试炼。
②隐士”即隐居之士,是指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他们崇尚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选择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生活方式。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一批读书人的精神追求和心态,主要表现为不求名利、不屈品节、不污清操、不移心志等,体现出一种人格独立自守的精神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有许由、巢父、列子、庄子、鬼谷子、张良、黄石公、邓禹、诸葛亮、刘伯温、水镜先生、徐茂公、苗训、陶渊明等。其中,许由被后世尊为隐士鼻祖,他是尧舜时代的贤人,也是道家思想的先驱;陶渊明则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③“古树”作为自然界中的长寿者,常常被视为时间、历史和生命的象征。它们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世事的变迁,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古树的根深叶茂,不仅代表着生命力的顽强与坚韧,也寓意着家族的繁衍与兴旺。在许多文化中,古树都被赋予了神秘而崇高的地位,被视为守护神或祖先的化身。人们常常在古树前祈福许愿,寻求庇护与指引。因此,古树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在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④“竹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隐逸、高洁和清幽的象征。竹林常被描绘为一个理想的、远离尘嚣的居住环境,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⑤“山路”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隐喻。它象征着探索与冒险的精神,引领我们深入未知的领域,追寻生命的真谛。
⑥浪漫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在浪漫主义作品中,自然被视为生命力和灵性的源头,人性的自由、自我解放和个性化表达被置于核心地位。虚构和幻想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艺术自由和个性自由的魅力。
⑦S形,它宛如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又似一条灵动起舞的丝带,蕴含着阴阳相生、流转不息的哲学思想。S形的曲折与变化,恰如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展现了宇宙间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奥秘。在这一形态中,阴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间的和谐与平衡。S形阴阳隐喻,不仅是对自然界深刻洞察的体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精妙诠释,引导我们探寻生命之道,领悟宇宙之真谛。
⑧在佛教文化中,“卍”字代表着佛法的深奥与广大,还寓意着佛性的圆满与无缺。它象征着佛教所追求的终极境界——一种超越世俗、达到心灵完全净化和觉悟的状态。根据《长阿含经》等经典,卍字符位于佛的胸前,是佛陀的吉祥标志,代表万德之所集。
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凝练表达。它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以儒家思想为立身之本,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同时,禅宗的智慧让我们学会静心自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最终,我们向往道家的自然之境,顺应天地万物,回归生命的本真。
⑩“解脱”是摆脱烦恼、束缚,达到身心自由的状态。在佛教中,解脱更是超越生死轮回,证得涅槃的境地。
⑪“小树”在绘画中往往承载着别样的隐喻。它象征着年轻与希望,犹如初生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⑫儒家隐逸、道家自然与佛教悟性。
儒家隐逸思想,强调远离世俗,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隐逸者以山水为伴,融入自然,体验生命的真谛。这种超脱的境界,既是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也是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追求。
道家自然观念,则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道家认为,自然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类应效法自然,遵循其规律。这种思想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新视角。
佛教悟性阐释,强调对生命真谛的洞察与领悟。通过修行和参悟,人们可以洞悉生命的本质,实现心灵的解脱与超越。这种悟性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也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儒家隐逸、道家自然与佛教悟性,三者各有侧重,却又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理解人生的智慧,也为我们追求内心宁静、实现自我超越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