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纪念文章
访谈整理
壁画保护
观后感言
作品赏析

在潘征先生带领下,文物保护专家们为壁画的迁移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方案。



曾锦德故居壁画的成功揭取与当代文化遗产保护

文/一鸣


     曾锦德故居,位于德化县第二瓷厂家属楼之中,自1984年2月入住,直至2006年先生离世,这处居所默默陪伴了曾先生长达21年。这里不仅是他的居所,更是他艺术梦想与日常生活交织的温馨之地。

     故居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曾先生亲手绘制于墙上的六幅壁画。这些壁画以水墨为魂,体现了曾先生的艺术才华凝聚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与感悟。


曾锦德故居壁画

     走进曾锦德故居,仿佛置身于一个水墨艺术的世界。映入眼帘的,是六幅总面积达34.7平方米的水墨壁画。这些壁画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曾锦德先生全面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书房内,《双人像》静谧而深刻;《书画乃吾像,鸡狗可升天》行书作品挥洒自如,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艺术的炽热追求与人生的感慨。

     步入客厅,《飞天》壁画,色彩绚烂,线条流畅,将东西方艺术完美融合。画中的飞天飘逸轻盈,为空间注入一丝神秘的浪漫气息。而另一侧的《天心月圆》壁画,佛像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走进卧室,《松鹤迎春》与《山水清音》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诗意和远方的呼唤。


壁画恢复

     曾锦德故居历经两次装修,室内壁画一度被墙漆和腻子覆盖。自曾锦德先生2006年去世后,其子曾路便矢志不渝地投身于恢复壁画。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尝试,终于在2018年出现转机。2018年7月,成功研究出剥离壁画表层墙漆及腻子的方法,为壁画的恢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2019年3月,经过数年的精心剥离与修复,六幅壁画终于重见天日。这些壁画在修复师们的巧手之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仿佛重新诉说着曾先生生前的艺术追求与人生理念。


壁画揭移记

     曾锦德故居原计划改建为纪念馆,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壁画。然而,随着德化县第二瓷厂的改造计划启动,故居家属区也面临着拆迁的命运。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平静的保护工作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曾路及所有关心故居壁画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忧心忡忡,担心这些珍贵的壁画在拆迁中受到损坏,失去原有的风采。

     在这关键时刻,福建博物院的专家们及时伸出援手。潘征、陈秋硕等文物保护专家,以及技艺精湛的文物修复师陈辉,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壁画的迁移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方案。他们的到来,为壁画的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希望。

     壁画的揭取工作并非易事。由于故居建筑结构的特殊性,空间狭小,墙体材料坚固,这给壁画的完整揭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部分壁画双面作画的特点,更是增加了揭取的难度。

     在揭取过程中,专家们采取了分片切割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将壁画从墙体上逐一取下。同时,他们还采用了表面封护加固和背面石膏、玻璃钢加固等技术手段,以确保壁画在揭取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经过一系列精细的操作,这些珍贵的壁画最终被成功地揭取下来,并安全地运送到了新的场所。

     此次壁画揭取任务圆满完成,不仅令曾路及众多所有关心壁画的人们感到欣慰,而且为文化遗产的紧急保护工作树立了新的典范。通过此举,我们成功攻克了砖混结构中壁画安全剥离的技术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实践空白。这无疑为日后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撑,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尚待完成的工作

     壁画揭取工作的成功标志着修复工作的开始,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修复壁画切割造成的伤痕不亚于揭取本身。伤痕修复要求修复师们具备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技艺,深入了解壁画的结构、材料和绘画技巧,以确保每一处伤痕都能得到精准修复,恢复壁画的完整与美丽。

     在开始修复前,修复师们会对壁画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利用显微镜、光谱仪等先进工具,深入剖析壁画的内在结构,获取详尽的数据信息。基于这些信息,他们会制定细致的修复方案,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力求在视觉效果和触感上达到最佳状态。

     修复过程中,修复师们需要保持极高的专注度和耐心,运用特制工具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处伤痕。同时,他们还要应对各种难以预料的挑战,如壁画材料的老化、颜料的褪色等。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也对壁画修复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修复师们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致敬守护者

     曾锦德故居壁画的成功揭取,是对当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动。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为曾锦德故居壁画保护付出辛勤努力的福建博物院的专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精湛技艺,才让这些珍贵的壁画得以重见天日,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如今,这些壁画已经成为曾锦德艺术馆中的镇馆之宝,吸引着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学者前来观赏与研究。它们不仅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曾锦德先生的心血与才华。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壁画将继续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


     甲辰夏一鸣撰于鲤城






壁画表面加固。


壁画底部掏空,用液压机支撑。


壁画切割分片。


壁画用密度板封护,揭取。


剥离壁画背后红砖及三合土。


壁画成功揭取。


壁画厚度削薄至1厘米左右,背面找平。


壁画背面用石膏加固。


壁画拆移后,用工形钢加固房子。


壁画背面用玻璃钢加固


壁画用木龙骨装箱。


壁画装车,运到泉州曾锦德艺术馆。


2023年春节,曾锦德艺术馆开馆,《松鹤迎春》壁画迎接观众参观。





曾 锦 德 艺 术 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