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鹤迎春 1991年 水墨壁画 7米x2.5米
壁上乾坤——
《松鹤迎春》与曾锦德的文人心境
文/芝己
壁画长廊—— 曾锦德故居探秘
曾锦德故居,坐落于德化县第二瓷厂家属楼中,64平方米的两房两厅一卫,见证了曾锦德先生21年的生活轨迹。自1984年2月入住至2006年离世,这处住所承载了先生的艺术梦想与生活点滴。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不乏艺术的雅致与高远。
步入曾锦德先生的故居,仿佛瞬间跨越时空,踏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神秘殿堂。映入眼帘的,是六幅总面积达34.7平方米的壁画,它们犹如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这些壁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为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曾锦德先生全面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每一幅壁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松鹤之歌 —— 《松鹤迎春》的华彩篇章
其中最大的一幅壁画——《松鹤迎春》,它位于曾锦德先生的卧室。这幅长达7米、高2.5米的巨幅作品,几乎占据了三面墙壁,将卧室装点得犹如艺术的宫殿。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幅长7米、高2.5米的巨幅壁画《松鹤迎春》。壁画中,松树以它挺拔的身姿和繁茂的枝叶成为核心元素,象征着坚韧与长寿。围绕松树,仙鹤、梅花、兰花、翠竹、老人葵、灵芝等各种自然元素和谐共存,共同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世界。
在壁画的右侧,一棵雄壮的松树以顶天立地的姿态屹立在山巅之上,英姿勃发,宛如大地的守护者。松树的枝干蜿蜒伸展,呈现出如腾般的威武之力,仿佛在以它的力量,守护着这片圣洁的土地。松枝上散布着一簇簇生机勃勃的松针,展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而在松树粗壮的主干下方,几朵灵芝悄然绽放。
松树左下方,一棵俏劲的梅花以斑驳而灵动的枝干呈现着独特的美感。它的两枝侧枝向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枝向左,伸向那疤痕累累的老松,仿佛在倾听古老的故事;另一枝则从背后温柔地环抱着青松向右舒展,这一巧妙的构图象征着家庭和睦与夫妻情深,透露出温馨与和谐的气息。梅花盛开着,朵朵盈盈,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为整幅壁画增添了一缕柔美与暖意。
在松树右侧枝干的背景中,展现的是峰峦叠嶂、险峻而绵延的景象。山腰上,一丛兰花与仙鹤遥遥对,形成深远的呼应。它在微风中轻盈摇曳,静静绽放,温婉之美令人心动,为整个画面注入了灵动诗意的气息。
而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只自由翱翔的仙鹤了。它轻盈地穿过一株亭亭玉立的翠竹,翩翩飞向松树,为整幅画面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如同天降的祥瑞与希望。
此外,画面的各个角落还点缀着其他植物和元素,丰富多彩。在翠竹左侧的丛林中,四棵枯萎凋零的树木,如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渐渐淡去。斑驳残枝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苍桑的故事。这种朦胧而神秘的表现手法,不仅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更引导观者深入思考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变迁。
丛林旁,低矮的老人葵随风轻轻摇曳,那自在闲适的姿态,与丛林中的枯树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又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这一元素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自然的韵味,使得壁画更加生动与真实。
这些元素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气韵融通的自然画卷,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当我们欣赏这幅壁画时,仿佛能听见仙鹤的鸣叫、感受到山间清新的风吹拂而过。这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让我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纷扰,心灵得到了放松与净化。
象征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在《松鹤迎春》这一作品中,作者精心选取了松树、仙鹤、梅花、兰花、竹子、老人葵、灵芝、高山等元素,巧妙地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精神上的“理想国”。这些元素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更蕴含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共同绘制出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画卷。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传递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生命的持久力量。其深绿的针叶与坚实的枝干,在壁画中犹如生命的守护者。
仙鹤,自古便是吉祥与高洁的化身。它轻盈飞翔的身姿,引领着人们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追求那份超脱与自由。
梅花,以其坚韧与纯洁的品质,在寒冬中傲然绽放,成为逆境中的一抹亮色,激励着人们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兰花,清幽淡雅,彰显出君子的风范。它不与群芳争艳,却以其独特的魅力,代表着内敛而深沉的美德,令人心生向往。
竹子,则以其正直与坚韧的特性,成为壁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笔直的形态,不畏风雨的坚韧,正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老人葵,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与希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它也能顽强生存,其宽大的叶片仿佛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的光芒。
灵芝,这一神奇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元素,不仅寓意着长寿与吉祥,更代表着神秘与神奇的力量。在壁画中,它如同守护神一般,守护着这片理想国的安宁与和谐。
高山,代表着高远与超越,象征着人们对高远目标的追求和自我超越的渴望。它巍峨耸立,仿佛在诉说着攀登生活高峰的艰辛与收获。
这些元素在壁画中和谐共存,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更传递出作者对理想人格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理想国”中,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和谐、美好、高洁等价值的追求,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通过这幅作品,作者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美感的艺术画卷。
构图的美学
画面以一棵雄壮的松树为核心,它顶天立地,巍峨耸立,俯瞰着世间万物。此构图凸显了青松的雄伟与威严,为整幅画作奠定了沉稳而庄严的基调。
松树周围的树木并未展露根茎,仿佛悄然从地面下生长而出,与松树坚实稳固的根基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虚实交错的视觉效果。这种巧妙的构图既为画面增添了神秘色彩,又有效地延伸了空间感。
留白部分的处理堪称精妙,它们如云似雾,轻盈如空气,为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空灵且深邃的氛围。这些留白赋予了画面呼吸的空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此外,竹子、兰花、独特的棕榈树以及展翅翱翔的仙鹤等元素,以其独特的姿态,巧妙地引领观众的目光聚焦于青松之上,从而更加彰显了松树这一画作主角的地位。
整幅作品构丝巧妙,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和谐自然、生机盎然的美景。
道法自然——树疤之谜与生命的隐喻
松树主干上,两道独特的树疤相互交织,形成了类似太极图中阴阳鱼的图案。其中一道疤痕展现出动态之美,如阳鱼般活跃,象征着阳的活力与力量;而另一道疤痕则显得静谧而深邃,似阴鱼般沉静,代表着阴的柔和与包容。
在道家哲学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石,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维系着宇宙的和谐。眼前这两道树疤,便如同阴阳的化身,自然地诠释了阴阳间的互补与和谐。这一自然奇景可谓凝聚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画家凭借这一自然元素,巧妙地将观众引入了一个哲学与美学交融的奇妙世界。在此,人们不仅能领略自然之美,更能深入理解道家哲学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加珍视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卧游山水 —— 山水间的灵魂漫游
中国文人身处斗室,通过欣赏山水画作,使心灵得以神游四方,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灵动。在曾锦德先生的卧室中,这一传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壁画仿佛一个缩小的自然世界,将大自然的景致巧妙地呈现在室内。每当曾锦德先生躺卧于床,他的视线便与这壁画中的山水相遇,近在咫尺的美景让他仿佛能听见声声鹤鸣,感受到山间微风的轻拂。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他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他仿佛与古代文人墨客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共鸣,一同在那山水间徜徉,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韵律。
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在自己的卧室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慰藉之地,与壁画中的自然亲密接触,感受那份纯粹与和谐。这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结语:艺术的永恒回响
曾锦德先生通过这幅壁画,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充满艺术与自然韵味的居住环境,传达出对和谐自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这幅画,就像走进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梦境,让我们的心灵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净化与升华。它是对中国传统美学与哲学思想的当代诠释,也是对中国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理想生活态度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