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纪念文章
访谈整理
壁画保护
观后感言
作品赏析

     今天这个研讨会一是对曾锦德先生的艺术大家做了很好的评价,我听了很高兴,我听了很高兴当然是两种,一种就是说明大家在对一个原先陌生的艺术创作家,对原先不了解的一大批画作,首先有直观的感受,这种直观的感受,当然是和大家平时的思考和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各位的发言能够对曾锦德艺术有趋于共识的评价,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举办一个画家的展览不见得都能够得到大家比较大的共识,因为在今天艺术生态多元,艺术观念、手法、形式特别丰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艺术见解,如何能够形成对一个艺术现象比较趋同于共识的认知呢,我觉得这个特别不容易,这说明曾锦德的艺术在他的历史时间里有非常可贵的价值。所以各位同仁从不同角度谈到曾锦德艺术的特点,都是对曾锦德艺术不同角度的认识,而且有很中肯的评价。

       曾锦德先生今天听不见我们的这些评价,但是我们想他在他自己发言的人生的生活中有许多坎坷,有许多孤独,更有许多只把艺术作为自己的言说者而不能够更广泛交流的困顿,但是他一辈子从早年、中年一直到晚年,能够这么样的坚持下来,特别不容易,这特别的让人感佩。他的那些画放在家里,一无市场,二无知音,三得不到传播,那个时代本来是个缺乏传播的时代。所以他完全是与画为生,更重要的是与画相伴,作为自己真正心灵的伙伴。所以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能够这样的一种表达。这里面有他自己很多探索实验的东西,这些实验成功不成功我想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就敢这么画。

       第二个就是我们看到他和生活之间没有隔阂,所以能够把所思所想所感尽情表达出来。他也做些游历,比如他的山水,尤其画泉州到德化这一带的山,那些山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但是他画的很有气韵,说明他在山水之间有自己的向往。黄山这么大的山他也没有去过,说明他也不是为了去画名山胜景,他周围家乡的山他就画的很有兴味,我想这样一种状态对我们今天确实很有启发。再一个从笔墨的特点上,他有焦墨、有宿墨、有淡墨,用笔有中锋用线,有点苔,有的是属于粗头乱服,他在这些方面语言相对的丰富性,也使得我们看他的艺术也很有意思。

       最重要的他是基本上属于我们称之为乡土,他的主要生活是在民间,民间这个土壤,因此特别不容易。因为民间的生活本来是跟世俗最接近的,但是他自己精神世界又似乎拉开了民间生活的距离。他有非常世俗的生活经验,包括饮酒狂放等等,但是他的精神世界里面是很孤傲很敢于自我肯定的情怀。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2015年3月26日曾锦德画展学术研讨会

曾 锦 德 艺 术 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