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
鹭岛求学
戴云蒙养
诗词文章
艺术笔记
教书育人
信        函

作品解读(一)


其一

月光  1967年  35x34cm


       六七年敢于画这样纯政治性题材是要冒牢狱之灾的。从建国到六七年的十八年,我们站在冷战的风口浪尖,政治上的反右倾分裂主义,对知识分子的玩忽,经济战线上的无知,对农民百姓的愚政误导等等都有待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救民于水火饥饿之中,挽回在亚洲、世界的影响。

       十四岁的五八年,跟随我去厦门的只有一部天津出品的矿石收音机和“楚辞”、“桃花扇”两本书。现代的青年应该充分利用时间了解自己的国家。

       曾锦德 2005年


其二

阑风伏雨秋纷纷  1977年  67x44cm


       近黑远白,国画不易之原则,否则诗书题款无以发挥民族艺术效果,前人所谓字、画、诗、印章四绝。

       雨景前清后浊,近明远晦,天空阴暗,字题之乃蛇足,清雅全无。

       四王之画,天空开朗明洁,落下数行款,其趣味为西画所不能极。        

       曾锦德  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一日

其三

2002年  100岁  69x45cm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佛教精神对我绘画理想的影响:敬谨自己的言行规范,于笔墨吞吐间慎如一言一行。庄严持重,育己抚众,道人间世于莲花径中。草木虫鸟与我同乐与天地日月同生。形不一,神则一之;形可化,神则永。万物唯我神尊圣,寂、静无纷争,息五官,正躯体,纯自然生态,不与妖魔为伍。伴烟霞风露兮居岩岗,弃市井怨咒兮撞钟鼓……


其四

2003年  山居图  94x59cm


      《山居图》,画芭蕉、竹、鸡母山。我从汇丰北门(小白楼巨石下)走进来(黑衣),白衣之我走进鸡山十号(晓寒先生于素描室选中),这是五九年的转折期。原来十号的园艺已被搭盖房占去,历历在目。  

       为了写下石母鸡,只好绘下芭蕉、毛竹二君,其他外围墙、石壁、山茶、兰菊、灰猫及鸡笼等等只好用白雾遮去。

       曾锦德 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九日


其五

2004年  为外祖父画文峯  180x97cm


       画故乡惠安:山山水水为我无可选择的摇篮地,我生于斯长于斯也希望葬于斯!山还得高,海更须深,所谓源远流长!在岩石缝里吸取大地温饱的松树,你没有肥沃土壤,你迎着瀑风骤雨把天上的雨水滴落在自己的下面,抚育山花与小青草,让世界绿红灿烂写下无数美好篇章。孤寂的文峰,您除了与白云拂面而过,面对世间你是否有点感叹?!山啊,只有我伴着你不灭!我从小踯躅在的下面,您是我至今还没攀登过的山。九峯、岩古寺我年青时攀登了,唯独你每天横耸在西北而没招呼学生更上一步……虽然虚度六十一岁,但从苏坑岭学会爬山的人一般来说,不至于灰飞烟灭!!!

       二零零四年二月廿八日

其六

2004年  溪山高隐  137x70cm


       按照张先生的要求,简单别罗嗦,主题明确,把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小路能理解吗?

       曾锦德 二零零四年三月三日


其七

2004年  功德图  154x52cm


     《功德图》:我父亲为春江公四公子,童年、青年生活于漳州、鼓浪屿、香港,中年归兮故乡……此乃建日月园的父亲。

       山现,父殁——虽然九十一岁,可惜父亲您就是日与月无时伴着儿孙遨游太空。

       曾锦德 二零零四年三月十五日


其八

2002年  日月园  33x6cm


       日月 园组画

       以不同线条组织画中主体,辅以形像韶与律音乐之章以超识之自然,所以古人通过实践总结的经验,明白地告诉后辈:中国画千年来的发展从图绘江山地理至园林,甚至于地图中发现了宏伟的文章,与西方风景画不同之处为线点墨而不是面光实。中国的汉漆画,福建的漆器都是千年前的如日之艺与自然科学的综合体现。

       近小远大在透视学里当然是不会及格的,可是在现代科技的发现中,却是不可藐视的最正确也最为先进的运用,天体物理告诉人类这种发现正是华民族最伟大的透视现象!

       曾锦德 二零零四年三月廿九日


其九

2005年  山水清音  69x46cm


       画《风雨图》:山不是描画的,是用文章的写,用心写。所谓借物抒情者指桑骂槐也。金玉有命,瓦石无情,命有限情无边!

       砥柱激流深涧啸,风风雨雨到心头!

       朦胧山色多变幻,赛似宴上一诗仙。

       山若有情山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诗词就浪漫、狂妄,甚至不着天地无边无际!艺术与权力一交叉就矛盾:什么是人生目标,政治、经济!作为诗人主席很可爱。

       鲁迅说酒是药,醉好。

       曾锦德 二零零五年





曾 锦 德 艺 术 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