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
鹭岛求学
戴云蒙养
诗词文章
艺术笔记
教书育人
信        函

瓷上装饰


一、传统纹样的临摹

       瓷上装饰必须结合工艺条件和器型特点,它与一般纸编或平面绘画有许多区别。掌握了绘画技巧的人,要从事瓷上装饰还必须有一段再专业过程。

       从彩陶文化至今,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曾为我们创造了影响世界的声誉:“中国”和“瓷器”被同化在一起(英文)。中国的瓷器曾经与黄金比价,与白玉、象牙、玛瑙具平等身份。今年,我们的映影杯碟一盒不到  克重,市价卖6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元。一个家庭四个人用就好4×6=24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黄金值  克。这还只算日用瓷。它说明继承和发扬传统是十分重要的——德化明清酒杯刻诗就是利用透明显影达到装饰效果的。


二、眼的训练

       绘画不同于音乐,与诗也有不同。盲子如晚期贝多芬,依然是个乐圣。搞美术的人没有一个好眼睛是难以胜任的。有人说:素描画很好的人,古装人物却仿不准,可见素描可以不要学。这是主观,是由于下意识造成说这种话的(浙美教授)。中国的白描、书法与素描是一样的(见德国    语)。能画好瓷器的,一般都建立在三个基础上,①如贺天健小时受的白描教育方法。②书法,如吴俊卿46学画。③素描科班。清代山水家龚贤(半千)说:一幅山水画起稿设计必须从整体考虑,不能从局部加叠。其实这种类似西方的教学法,与中国传统“成竹在胸”意思是一样的。王原祁的“几个大开合”和素描教学的几何取型是一致的。洋与中从来如云似月,是共同鉴赏互为交流的。千万不能自作矛盾,浅薄批评,以己之陋,强人之长。

       中国的书法,专家论述甚富,练眼、练性复“游于艺”,诗文、歌舞,无不从中吸取精华。不管公孙大娘舞剑、儒道法墨佛家书法,无不各具性格,高可借鉴。形之不准,好书从何地出来?横直不分,好比黑白不认,从何谈飞舞生动,青出于兰?


三、熟与巧

       “温故知新”孔子说的。意思是反复再反复,多动脑,躺在床上细细的、平心静静的思考,自己向自己提问题作解答,反复推敲,正确对待自己眼前的水平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可能不太周到?怎么办?经常到鸡啼才睡的人,当然要胖是难能可贵的,较辛苦一些,不所以这种人要胖较少。我既希望你们这样坚持几年,可又希望你们营养不好的家庭不能因此而得病,以致影响工作和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如何改变成一专多能的人呢?“契而不舍”就是说“滴水穿石”,意思是要有“恒”心。干一行,专一行,不爱就不会钻研。所以要复习。写一个字就要成为书法家,古来没有。为什么画画的人,同一图画不反复多画几次,从中改错扬真?承善弃恶?!

       真、善、美与假、恶、丑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没有结束。对我们自己的水平,能自以为到了平衡之境?!无从取法地步吗?绝对不可能,希望你们好自为之,虛怀若谷。


四、蜂蜜甜

       学习传统,练眼,熟能生巧,要还勤于求师,多学几门,多访问师友,而后醸蜜,综合。

       文艺包括: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

       造型艺术又包括:建筑、绘画、雕塑。

       人类从语言到象形文字、诗歌,首先必须在定居(建筑)之后才在石窟中记事(象形文字),从而产生了绘画;从生食到熟食,因此有丰收的喊叫,欢乐的畅怀的歌——

       一个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青年,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要广泛吸收姐妹艺术的营养,不要闭门造车,坐井观天。不愿向别人学习的人最终不是落得偷听偷学偷仿就是自嗟自怨。中国有一句成语是很有道理的,不要“自欺欺人”,半桶尿闹得比手扶拖拉机响,比轻骑车风流。要响亮如铜瓷,必须经火炼,名大无实,一击粉碎。


五、荣誉

       教学为什么?

       教与学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作贡献。

       不要图个人私利。不要以为作假为私能得逞,不会的。真假与黑白一样,有后人鉴别的!希望你们学习认真,不要欺骗老师,要真出汗,真难眠,真正为自己的一生荣辱负责。学生出人材,老师才能光荣。学生一暴十寒,再想教的老师也没有荣誉。


        一九八一年

曾 锦 德 艺 术 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