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送病 1977年 33x33cm
七十年代,交通和医疗十分落后,疾病和阶级斗争两把利刃悬在民众的心口,天灾人祸交织一起,民不聊生!
这是居住在崇武半岛惠安女与死神抗争的严肃场面:她们戴着花头巾,穿着阔大裤管的服装,抬着担架中的亲友重病患者往县城医院赶路。我热泪盈眶地面对这一群三k党打扮无依无靠的天使,她们要步行二十公里,才能到达人民的“医院”喘一口气!
曾锦德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
其二
故园情思 1974年 34x34cm
传统绘画从美学角度,人类追求美好的绿色生活空间,欣赏、体会符合哲学和伦理的最终目的。
曾锦德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
其三
拂堤杨柳醉春烟 1977年 54x40cm
这样的画也有值得我们特别喜欢她的地方,什么原因呢?整体气氛美不胜收,他的疏密与柳条的自然流动给你带来生命的绿色空间,在你的客厅中盘旋着爱神和天使。
曾锦德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
其四
鸟声岂为我 1978年 66x52cm
七十年代出现了一些以劳动工具为对象的作品,似乎文化大革命已经把他们改造成为农民画家了,所以作品生命短暂很快就消失掉,而好作品能历经无情岁月的艰辛磨难,这之间的长短得失和一位画家的修誉至关重大。
艺术家是由人民和历史产生的,黑色政治的影响不可能超过一百年。
曾锦德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
其五
颠三倒四藤 1978年 44x32cm
我们的小艺圃基本上能自给。大宗的有南瓜、芋头、掌瓜、葫芦、角瓜、芥菜、菠菜,细巧的有葱、蒜、芹、韭以及西红柿、茄子、四季豆,最妙而漂亮的是厨房瓜棚下斜壁上的那片黄花菜!季节一到,每天都可以采摘三十枚以上将放的花蕾,孩子们能不高兴吗?
曾锦德 2005年
其六
北京西单人民广场 1979年 34x34cm
国庆三十周年人民大会堂进行部份维修与用具更换,我从六月进京接受任务期间至十月一日庆典结束,最常到西单民主广场看大字报购买油印刷件。当时我住在大栅栏市委招待所,由礼堂管理局负责一切活动。
曾锦德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
其七
武夷山写生 1980年 34x44cm
这都属于十分难得的写生稿,与游戏于笔墨的写意画没有区别。到处是美的文章辞彩,看不到雕刻的呆窒……
曾锦德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
其八
家乡老屋 2005年3月13日 68x68cm
月光和梦幻交织出一幅幸福的历史画卷。
祖父春江公是最早接受西欧工业化影响的民族企业家,他全面采用西方印染技术改造我国旧染坊的落后工艺。清末民初,漳州市的染布街就是以祖父为中心首先使用了发电机,而今家里还堆积着无数的荷兰颜料铁桶。
祖父有兄弟四人,老大在惠安乡下当家,无大志涉毒,读春江公劝赌家信泪不止,四座大厝只盖了三幢和两幢护龙,一亩书馆。老三吸食鸦片,没有任何成果。老四早殁。
祖父春江公终因负担太重一病不起,去世时父亲才七岁。
祖母廉太夫人,饮泪吞声,教育五个孩子要奋发图强,名振乡里。五子为秉秀大伯父厦门英文书院教授,二伯父曾林总理内外,1963年水肿去世。三伯父曾金负责港澳台沪商务,1964年自杀。父亲秀金无疾而终年九十一岁。
这古厝建于何年不清,翻修大厅中梁为甲申我出生时。
曾锦德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
其九
泰山图 2005年10月2日 70x50cm
在一院四十三号房中的我,独听着净化心灵的班得瑞音乐,又画泰山风光,却感到没有生死之忧与痛楚,完全与灰色的天融为一体。题《泰山图》。
曾锦德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