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
鹭岛求学
戴云蒙养
诗词文章
艺术笔记
教书育人
信        函

其一

     能画山和水,心需在山中。

     用墨不怕淡,使笔深重重。

     画中藏生命,百鸟寻幽虫。

     山高任君写,水伏歌淙淙。


     云自飞天外,君自守空蒙。

     人生无作态,结交归苍穹。

     一九九六年五月五日


其二

     山水画最面向“自然”,是“人生”与“永恒”最严肃的主题,升华也好,浮沉也好,你面对着它,在它的窥视下,走完各自的一生。

     千百年来,能得到它承诺的人物也只有千百人。作为直接表现大自然的画家,其思想节奏必须经受各种名利荣辱的磨励,在其特定环境中书写表现自己别人无可替代的作品。宋人的画是大宋王朝的集中表现,元人的画为之一变,朱明王朝的绘画大多名存实亡,到了清代才又打破阵局,一吐为快,出现敢画敢说敢为极有个性的人才。近现代打破局面的作家只有人物取得较大成就,花卉次之,山水又次之。

        一九九六年五月五日


其三

        笔墨贵“一气呵成”,无须做作重复,自然坦荡,若造辞炼句之炉火纯清然。  

      “修心养性”入画。

      一九九七年元月十五日


其四

       晚上画膏笔(蓝色)“举杯女郎”图。

      题款:

      生死虚实,是非方圆,无不在对比中、在比较中存在,历史艺术,社会伦理都不能逃脱此规律。

      用笔墨表现自然,中西方于精微处没有多少差别,曾路以为如何。  

      一九九七年元月二十八日


其五

         画艺与为人无多少差别,贵在诚慎。

        云松师教徒首在诗文而后才是游于艺,所以其学生亦以一气呵成作为不死之传,小路以为如何。

        一九九七年二月,父又题之。


其六

       作画,是写文章,是造境。

       删砍所有繁杂,只留可为我借用之物。

       修养你心中的世界,架设你自己向往的环境。

      一九九八年一月卅一日(二、晴)


其七

      永恒的自然界千古依然,只有人类在改变着自身的色彩,改变自己对衣食住行的花样——虽然,本质不变,只是淘汰去诗意甚浓的纯自然色彩,为现代科技搅进轴承转动的迅速滚动中罢。

      用书法形象比喻,古人过着篆、隶、楷式的庭院生活,而今人则卷入行、草书式的聚群生活。前舒适坦荡,后拥挤烦燥。一群群肥胖的人摇摆在市街中,不是企鹅,是待烤的小猪,魔怪饲养的肥肉。  

      我画山水为职业,心与手相应,乐于此中,所以与世人看法相左,有人爱食荤,卑人性善素,如此而已,并无他意于攻讦。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七日(五、晴)


其八

      山水画不是装饰品,从唐五代到清代——至现代的黄宾虹、傅抱石,能画画的当然成千上万,然而存在将来者尚未出现。吴冠中、李可染不到气候!徐悲鸿只是试一试玩一玩,只有林风眠吸收了新的布局与色彩西风,丰富了传统风景画的时代感。

       中国画的内容自然会随时代发展,形式要“变”才是中国笔墨的发展中心研究主题!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晓寒先生对中国画时代感应(民心)与发展,借古诗所形容的教学“创造”。先生对学生的要求以启发与引导为人——善。

      先生的哲学思想是以儒家(修身)。

      最影响先生的是六十年代困难时期,也就是“饿死百万百姓”才转到虚无。

      先生赠送给我的“南华真经”都是在古旧书店买来的,他的工资多少!抽的是“海堤 ”香烟,房东还要先生留下烟蒂给……

      一九九九年三月卅日(二、晴)


其九

      画

      ——以形象写诗文,以笔墨辅之。

      文章有规矩,

      绘画非画符。

      立意经纬在,

      笔墨藏吞吐。

      万里秋为轻,

      梅影伴冬读。

      杜鹃红满山,

      快雨落西湖。

      一九九九年七月廿一日(三、晴)


其十

     虚实为山水画之魂,掩映处在布局,归于主题。

     情味真沌——笔墨,立局高远——志趣。

     大哉中华文化,印刷技术与文字综合了造型艺术的今天。

     四十年前从故乡带出来的“乾坤袋”已经补了又破了……今天把数十年的画装进锁上,藏在故乡。轮转流迥……孩子及孙辈,不要把自己空抛浪费,更不要自以为是。谦虚待人、育人,固守一点良心与童心就好。童心就是什么都爱只懂得善,不知道什么叫恶,更不知道丑和假是什么。童心就这样,长大就得准备对付灾难和意外不愉快的情况,当你长大了,事情也当然多了,什么好坏事都常常会遇到。人的生命只有七八十年,很短,因为“高等”——所以无可奈何。文化才是人生追逐的高尚目的,当然这不能否定物质因素,好比说动物中最美丽的凤凰与植物群里的牡丹,你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何能得到能接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是“不能成为再受欺负的东亚病失——但也决不会答应内部的腐败蛀虫存在”!

     一九九八年九月七日


其十一

     小童年有“优越感”不一定就是坏处,我就觉得过去的优越感深入血骨中,不能丧失而至死需努力继承发扬。“穷人”的孩子没多少“优越感”,早当家者为一批大器,但有限——所谓“破落家子弟”!愿我们的晚辈不穷也不腐。

     画中能出现自己从生活中总结,有了个人“风味”的技巧、特色、趣味……笔墨“新法”。这难,但知之即需求逐,从自然里生活里笔墨里攻坚,人生无非如此。

     自从先生把我打进山中,我的事业即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这一半只有自己能否接受挑战与信任,只有自我摆脱得了生死恨诸事问题了。

     传统总结:大小、粗细、黑白、横斜等等对比原则是绝不能违背漠视的,这些基本技法在石涛画论“语录”都有了深刻的论述,干湿等等速迟用笔与纸质的配合。        董其昌习惯与沈周用纸不同,民国间喜欢用生宣吴昌硕、任伯年,齐璜主题在蔬果草虫间,徐大师以伯乐三访三顾;这些人的选择很有意思……长江水不进则退,不能作阻。我画我的树与水田,与任何人皆没防碍。

      戴云山给我生。

      一九九九年八月三日(二 多云)午后阵雨


其十二

     孤独是原始人的本份,能守得住自己不受干扰难得。钱老守舍心与古人相照,“宠辱不惊老少年”——孤者不相求,唯感觉交会(“通感”可纳)……云不忙,人“忙”,鸟不鸣,“意”中鸣。

     老师说“情”应断,因为“难”断!没有爱也就没恨。爱使人受罪,绝欲还有精神与物质世界区别、出入、上下区别……任何人,无不以悲欣交集黯然神伤为落幕。

     生命是不可能重新再来一次的。

     生命只一任,没第二届或终其力联任——如果有第二次,那么我相信我还会依然故我坚持扮演“追索”、“好事”、“不自己”角色。

     北风推窗欲入门,草木凋零又一生……

     红梅箫声声声怨,不堪岁月折磨人……

     顽石流水亦相戏,石在水流不相弃,

     夏凉冬寒得相笑,有踪有影无文字……。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六日(六 阴风)


其十三

      我一生不信命,只相信自己,儒家文化的“据德依仁游于艺”,耶稣圣经的每一条款,我都重复反证过,只有纯真只有诚实,还要把自己献给大地,别的都不该放在心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


其十四

     别让水失去欢乐,当她如镜一般沉默时,请你们,欢快的孩子中跳出好动的一位捡一块石仔投进她心中,不管她是咆哮还是微笑,只求她出现涟漪与震憾,千万别让她失去思维。坚硬的花岗岩只有对她无能为力,她用永恒的手雕出武夷高峰的晒布岩,把黄山的顽石,把雁荡的黑魔把泰山千佛山的英俊汉子高高捧立在不屈的风刀雨雪中……水总是趋下,但也以瀑风雨高高出现在威猛摧城盖天覆地的头上!仁慈的母亲用眼睛也用鞭子笞打孩子,笞打自己割下的顽肉……只有麻木的人没有恨。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日


其十五

     画要放与收兼顾,有三份之一的持重或放相互映照,特别是用墨更须得如此对比。

     张仃院长的焦墨山水失在于笔中水墨一沾到笔根,如果在笔根处留下三份之一的淡墨,每一笔划的墨彩互相生发就不会有涂炭之陋,黄宾虹笔墨妙在用水。

     笔与墨都得视灵动为生命之源,秋竹一干燥就失去生命,再也没能得“活”!        

     二零零一年二月廿六日(一、阴寒)


其十六

     好久没画,借今日半斤量再画“戴云”、“九仙”(均为世华买的熟宣纸)。只要面对现实,可以把熟画当生宣用。在福州与三位朋友谈艺术,我以“宗教”为追求(国画)没牵涉建筑服装、语言艺术等等。锦德以中国画传统工具、材料、风格追求……造型艺术得到肯定,脱离了匠(工艺),充实了文化(文史哲)。我们追求的“上界”停留在眼前,所以为了“向往”、“昭示”或者说“世外”吧……把自己熔化进火炉中,让灵魂升腾……让子孙后人作个模范。

     不管什么宣纸,七分酒即可下笔。

     二零零一年八月七日


其十七

     老师刻在砚上的“云锦”两字应当作为展品集的封面,这块石头的生命力比我要强许多,从夕庵前辈经晓寒先生传到我,已近两百年风雨。我用笔墨歌颂云山草木,描写他且怒且喜的慈容,没有更多的自己和什么“创新”,作为   先生的“作品”我更多地向大自然向历史吸取营养,以慰先生对我的希望和要求,做个立得正放得开的人。我已经六十岁了,依然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不敢违背。人不必有太多的自己,艺术家刻意“新”也可能只是“奇怪些”而已。我欣赏先生的从容平淡和与世无争,先生的传统文化根基很深,儒学、老庄、禅理以及戏剧,民间艺术直到日用陶瓷和民俗都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上午“写”下瀑布图五松,不是画,抒情地从容“写”,没负担和束傅。下午再“写”一幅变奏瀑布远景同样舒服。“写”类似“做”文章,“写作”意思。比如“母校”一图,把晃岩作为景点标志,主题却是鸡母山,把八卦楼、汇丰、小白楼经由维新路联系起来。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 昨天是教师节


其十八

       中国山水并非风景写生,而是一篇散文一首诗。它更多的是记事、抒情和精神上的寄托,是哲学意义上的形象,宗教般的理想追求,不逝的图腾。

       许多人在花鸟人物上有所创建,在山水这一方面就显得难了……一个成功的作家如石涛、大千、林风眠等无不具备多方面素质与表现技巧是个印证。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二日(三、晴、七月二十五)


其十九

      画最不容易区别处为凡俗与高雅之间,书卷气则又得加上“诗书篆狂怪”等等因素。

      广州美术馆举办“中国水墨画新展”以反传统(已辉煌停滞不符现代)手法以马蒂斯、毕加索及漫画、空间登月中西方手段组合为“现代水墨画”作品——如果这些作品用油漆画在白布或纸板木片上无可非议……

      二零零一年九月二十日


其廿

      睡了一个足,早起凉爽,看墙上画,好情绪伴秋光似有流水般长的深意。

      墙上画不想再添笔了,就这样永没画完觉得更美,有意留下可有可无的部份。

      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环境,每一株树、山头、水口都好比朋友一样可以交心,互相理解,没有可以遮避的稳私,更没有利害关系得用阴谋诡计解脱!

      二零零一年九月廿二日(六、晴)


其廿一

     两幅大画均收拾上壁,尽管为了应付朋友须求,没有一点作画兴趣,但认真就好,缺点不少,在经不经意朴实中……别再执着于“完整”了。六十将到,是否幼稚浅薄,是否为六十老人应得的成绩?没文化传统的“新画”我不为,他们只是一批理想主义热血青年,出发点美好脆弱,每个时代都浮出一片而后沉默、反省、悲观直至再面对新一代潮流。我从小不尚虚华,六十后亦图一变,心是不改的,笔墨也不!画一幅如同上一台阶不断攀登,步步往上,能到南天门路还长,更别说观日出的成就。同样写诗,放翁与太白绝不属一类,陆俗李狂,同为诗人,于酒亦不同,陆沉迷于功名李则完全不计。但愿我的画一半类陶一半似自己。诗毕竟与画不同,长吉鬼才似现代派,杜甫杨万里只如百花园中的秋菊……文艺,希望我的画既有风雨涛声、飞云鸣泉,还须有时代生活。午吃二杯米酒,改残葡萄砚令完美。项庄舞剑不在美人……山河壮人生,百年一杯酒。

     二零零一年九月廿六日


其廿二

      画戴云大小险,郑成拔带路经雷峰里溪等处综合最代表性的特征于整幅布局中,“咫尺千里”为规模宏大,但不能落空,要景随步移,四处逢源,目接不暇……当然忌杂碎“无病呻吟”。

      这只是就“作家”能品水平的要求,对“逸”“神”的涵养就看作者自己的境界修养了。      

      二零零一年九月廿八日


其廿三

       画画当如作诗,汰尽繁杂,把自己融入其间,并不追求什么花样,像杨万里、陆游的诗那般平淡才好。

       四君子是老年人最容易接受的对象,如松柏一样清俊高洁,不尚华丽不求闻达,所以有修善有造诣的画家和诗人直追其魂而终得永生。

       既读书又练笔才能达到人生化境,其神韵才能飘然纸上传流后人。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八日


其廿四

      书四首古诗裁割变化。上午完成二首李白“静夜思”。

      演拼二十字的五言古诗,每首原诗再折拼三首内容不同的款式,在演练中十分类似下棋游戏,得动脑不断换棋子,直到拼合尽善尽美(意韵无可代替为止)为止而后再抹乱重来,当然重来之前要用笔把“诗”记录下来。

      我原意是山水画的构成组织必须像诗的构成推敲一样,像写一篇散文一般运作,而不是涂抹,一定要“写”成有情有境的视觉“诗文”而尽量避免“装饰画”效果。

      我的这一举动不一定能把山水画教学推进一步,但已经可以肯定地说,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娱乐和游戏,用裁切好的方型纸片可以一首诗放进一信封里保存随时取用,与朋友切磋诗艺可书写在马塞克或瓷片上,玩后不必保存而清洗之。

      二零零二年五月廿日


其廿五

      平面视觉艺术就是诗,用毛笔形象化塑造出来的火凤凰,选择典型一瞬定格!她不同于摄影艺术,是你用心不断琢磨、摒弃、筛选、增强……后产生的作品,不是你一时快意粗制滥造的手纸!

      作画与写文章一样,不能空不能抄袭,与呤诗一样,不能作态,贵在深厚、自然(才气则因人而异),杨诚斋、陆游、陶潜是一回事,李白、李贺、东坡是一回事,杜甫、稼轩(白香山)与马致远又一回事。风貌各有体势,必深植于传统文化而发之真诚的修养。

      致如笔墨涵养表现手法之技巧(风格),有东坡、李白之豪放,也有渊明、万里之幽雅,每位诗人也有勃、雅之作。

      画与诗全然一样。书法更强烈集中体现这气势与个性的关系。

      楚辞孕育了千万文化精英,他们大部份走进官场成全了历代的政治家和大文豪堡垒,于绘画于书法有影响的几乎都揽括了历代开派大师。南宋的刘李马夏四家,明之青藤(文长)清四僧八怪等,他们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缠结在一起才是决定作品得以流传保护的因素。

      为名利作画是匠作。唯有交流感情,互鼓正气,使用最高艺术手段“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天笔以书天地正气,才能启动发蒙高雅情操为手段!

      音乐有高雅、民俗之分,中国画则唯文人画为精华。她必须付出艰辛代价与生命(往往死后才被认可)。

      与浅薄通俗歌谣之潮,时髦明星一样,绘画天地出现更多这种自以为是的个体户,但他们的生灭绝对与中国绘画的历史影响没有关系,他们属于红颜薄命的群体,生生营营唯物质是逐,炒作蒙骗则俗之又俗。

      晓寒先生不允许我们逐臭,先生虽然已弃我而去,我不能违先生。

      二零零二年五月廿二日


其廿六

     作画只有不怕,不耽心失笔才有生命,所谓零开始不重复,面对笔下的白纸,既要画就敢于对不住。

     没毛病的画不一定好到那里,有一点缺憾才真实。不要强求自己做不可能的事,用旁观者的眼光剖析自身。

    作画不要勉强,甜酸苦辣喜笑怒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半年浸淫诗文,全一样。

    艺术作品绝不是生活的复印,象宗教一样,在思想感情的浮游中,在智慧的闪耀间出现的幻境,她汇总了你某一时刻存在的痕迹,用非常人的,也不属于你习惯了的往日的再现,酸腐的老调重弹。

      人活着就要面对新生事物的扶持和丑恶公害的剪除……你脱离了它就是自弃!

      二零零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二、晴)


其廿七

     两点醒,搞艺术专业既要有钱又要有闲。吃饭要有钱,我得到了。拖家带口衣食住行得到了保证这是钱。为了闲,我只好牺牲……拒绝担任瓷校中专校长职务,市科委得按八小时座班不去,省研究所更不能去,市海交馆宿舍暂时得住寺庙也不行,杨胜在深圳的香港公司,马来亚的艺术中心都将使我的闲从此一去不回头,还有许多好项目都因与闲不搭界被一笑置之了,只有这德化养得起我又给了我最充分的自由和时间。戴云九仙两相望,作出满足会心的微笑。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吾其属谁?(题盘背)。

     画泰山结了冰的山溪水挂,六十将近更应多思想才作画。立意才显示一画之魂而不局限在“六法”旧规中。山水不能表达的则人物花鸟表达之,不能表达就是不能给予人们精神需要或平庸的没有意思的无关痛痒的话(画)。涉笔文人画风的作品特别有关。

     二零零二年十月十三日(礼拜,晴)


其廿八

     四十年(吾六二年随云松先生上戴云山实习安家至今),题日月园图曰:“闲”。题此石曰“四十年”!何以谓之!砥柱之石而刊于流芳源处八闽高峰之上,不敢言涉尘事,仅得一字曰“隐”。奇哉何隐之有:市井之内街之旁,何处无乞儿?一箪食,一瓢饮, 四处得自在而不作常人之争,何以为高士? 潜龙用泉买闲兮重远志,还与庸人兮为伍?视名利若天之薄云兮吾与山水终于为伴。曰:善。众岂能不高攀斯山而成后之来者!

     二零零二年十月十六日


其廿九

     以白瓷当纸存高山。

     古老文化与眼下人们遇到的现实问题:精神向往着点是什么?

     传统技法与绘制艺术品的新发展:激情对材料与时间的驾驰。现代科技居住环境情感的暴露与回归大自然的选择。

     你必须选择好自己的目标而后再动心手作画。得到改变的现代文明、政治、军事、经济——直接导致人生价值追求导向。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七日


其卅

     世界在缩小,一己当放大。

     陶潜以如菊之蕊归回梅园去,诚斋亦以平常心情一写乡间风俗……陆渭南五十四岁退休后心存剑蜀之壮志以诗消闲愁,

     可怜君与功名常结伴,至殁依然向北望。


     公歌穷茅舍,无诗不呼酒。

     李杜驾鹤已千年,唐诗宗词枯藤间,

     三百年来寒仕从征战,白骨荒草松石涧。

     武夷芳兰九曲溪,玉女三仰雨云低迷。

     晃巖光照南海东、金门残霞满天红,

     枕石得闲悠悠过,风云雨晓寒树青铜!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曾 锦 德 艺 术 馆